招商引资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招商引资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战略为引领 推动淮河流域民营经济合作发展

2020-01-10    来源:淮商网    作者:淮商网  浏览次数:823

《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全面实施,为淮安和沿淮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淮河流域民营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板块,建议我市以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战略为引领,推动加强淮河流域民营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构建大淮商经济共同体,更好地发挥淮安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一、淮河流域民营经济合作发展现状

淮河流域各地人文相通,地缘相连,经济联系紧密。近年来,沿淮城市之间不断加强经济领域交流与合作,积极响应我市首提首推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今年4 月在我市成功召开了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议暨城市合作第 1 次市长会商会,形成了对接合作、协调发展、推动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市工商联作为联系服务民营经济的桥梁纽带,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带民营经济交流合作为重点,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在 2016 年 12 月第四届淮商峰会上,发起成立由沿淮 21 个市县工商联组成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工商联盟,得到了 21 市县工商联的积极相应。我市民营企业抢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许多企业已在山东、安徽等省沿淮城市开展项目投资、产业合作,积极参与城市开发、园区建设、产业链配套、区域间要素资源配置,省内外沿淮城市来淮投资考察也不断增多,淮河流域内民营经济交流合作日益密切,领域不断拓展,水平不断提升。


二、淮河流域民营经济交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战略引领下,淮河流域民营经济合作积极推进,但是对照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制约。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

一是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基础较为薄弱,体量规模、活跃度和竞争力不高,缺乏民营经济发展好的龙头城市、千亿产业和大型企业,总体属于民营经济欠发达地区。

二是区域内产业雷同,层次偏低。 受历史、区位、产业布局等因素影响,淮河流域产业多以传统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煤炭能源等为主,产业层级偏低,以劳动密集型居多,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高端产业不发达,产业多元化、梯度化发展不足。

三是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区域内高速公路、高铁、航空货运缺乏有效衔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形成。由此造成民营经济发展及合作所需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没有形成,特别是作为区域联系主要载体的淮河水道航运在打造对外开放通道、发展内河经济、加速要素流动等方面的综合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是城市间合作的深度广度有待加强。 区域内城市间在产业联动发展、要素资源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行政区划、地方政策差异等客观因素制约,城市间开展深层次合作、推动协同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意愿还不够强烈。


三、推动淮河流域民营经济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建议我市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引领,坚持创新导向,明晰路径,精准发力,主动作为,通过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民营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市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构建优化民营经济合作平台载体。 利用淮安食博会、台商论坛等在国内有影响的展会平台,构建淮河经济带民营经济交流合作平台载体,放大展会效应,定向邀请经济带城市民营企业、商会组织组团参与展会活动,同时构建和发挥更多的经济、科技、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合作,拉动产业发展。发挥淮河生态经济带工商联盟作为经济带民营经济联系合作的纽带作用,定期召开淮河生态经济带工商合作峰会,形成区域内民营企业交流对接常态化机制,为沿淮流域民营企业搭建联系合作、信息共享、服务保障的舞台。积极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主办的重大展会、节庆活动,广泛凝聚淮河流域淮商力量,构建淮河流域民营经济合作发展“共同体”,打造淮河流域大淮商品牌。

(二)加强产业合作的规划引导。 对流域内各城市的产业布局进行研究梳理,制定规划实施引导要点,对重要产业加强培育扶持,形成流域性产业链,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布局、协同发展。如食品产业是淮河流域的特色产业,淮安的食品产业无论是规模门类、品牌影响、深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物流配套在流域内都具有一定优势,完全有条件通过引导形成合作发展态势,打造在全国首屈一指的淮河流域食品产业集群 ;围绕我市“三新一特”主导产业和台资集聚高地建设,通过规划合作,带动流域城市在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形成优势互补、配套协作的机制,促进我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

通过规划衔接,充分利用流域内兄弟城市能源、资源富集的优势,丰富我市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保障 ;通过科技合作,推动流域内机械制造、化工、煤电、冶金等传统产业、资源型产业改造提升,打造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的流域性新型工业化产业高地。

(三)推动区域营商环境合作共建。 借鉴长三角区域营商环境协同建设的经验,通过淮河生态经济带省际联席会议和市长会商会,建议各地加大“放管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在淮河流域省、市层面的执行衔接和协调联动,推动建立高效统一、方便快捷的跨区域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体系 ;加强对企服务的协调联动,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减税降费政策,制定区域性优惠政策,建立区域性扶持资金,实现区域内营商环境的同城待遇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协调联动,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区域内信用数据互通共享,打造区域一体的企业诚信体系 ;加强法律服务的协调联动,推动建立涉企法律纠纷诉讼调解区域联动机制,更好地维护区域内企业的合法权益,打造公平公正、诚信合规的区域营商环境。

(四)做强交通物流枢纽支撑区域民营经济合作发展。 区域民营经济的合作发展离不开高效便捷的交流物流枢纽支撑,《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确立了淮安“一中心五枢纽”地位,建议我市围绕铁路、航空货运、成品油输储、内河港口、物流基地五个方面加快规划布局研究,围绕淮河生态经济带航空货运枢纽、高铁客运枢纽、内河航运枢纽的建设目标,积极争取淮河入海水道二级航道尽快获批,主动争取宁淮高铁北延形成京沪高铁第二黄金通道。健全立体化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招引物流投资项目,以更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在淮建设物流集散转运基地,推动物流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物流枢纽经济板块,增强交通物流枢纽对整个经济带民营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五)加强区域间人力资源合作。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瓶颈约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技术人才缺乏、人力资源供应不足、用工成本上升等方面。建议充分利用淮河流域许多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人才引进、劳动力培训、企业用工、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城市间人力资源利用合作,以淮安为中心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区域性用工就业信息交流发布平台,促进区域内人力资源信息共享和有效配置 ;发挥淮安在区域内的教育优势,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加强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合作 ;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加大企业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淮河经济带各城市青年来淮就业创业,为淮安民营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http://www.huaisw.com/News_View.asp?NewsID=5019

商务合作